当前位置:海棠文学 > 军事小说 > 民国二三事 > 中日围绕《国联调查团报告书》的较量
 你可能喜欢:    无限密室逃脱      无限欲望之门      千万别找黑人男朋友      短篇小说合集      快穿女配逆袭:男神,宠上瘾      战锤40K之末日战帮      影视世界大冒险      魔道祖师原著完整版小说      系统之位面穿梭者      我们中出了可恶的提督      叶炎云飞雪小说最新章节   

中日围绕《国联调查团报告书》的较量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
    测试广告1

    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国民政府在国联舞台一面和日本进行斗争,一面向各国请求支持,以便使日军撤出占领区域。七色字小说网 www.qisezi.com

    在国联理事会上,中国代表施肇基提出建议组织国际调查团,调查“九一八”事变的真相,随后又多次要求派中立国监视日本撤兵。但遭到日本代表的反对,日本甚至威胁说:日本政府对视察团不负任何责任。

    但日军占领齐齐哈尔,基本实现了对东北三省的控制后,自以为控制住了局势,突然同意国联派调查团来我国东北,条件是调查团“也要调查中国方面维持治安之能力以及排日和抵制日货的情况”。

    1931年12月10日,国联理事会的14个理事国一致通过决议案6款,“决定派调查委员会到当地调查一切能危及国际关系、破坏中日和平、或一切足以影响中日两国友谊之事件”。

    决议案还规定:该调查委员会不得过问中日两国政府之交涉;不得干涉双方军队之行动;调查团只就双方有争执之处写成调查报告,“并欲考究责任之所在”。

    1932年1月21日,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。调查团主要成员由英、美、法、德、意五国组成,团长是曾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李顿,团员四人是:曾任菲律宾副总督的美国人麦考易;曾任驻安南(今越南)军司令官和法国殖民地防御委员会主席的法国人克劳德;曾任德属东非洲总督的德国人希尼;以及曾任驻南美各国公使的意大利人马克提。中日两国为协助调查团工作,由中国派前任外交部长顾维钧、日本派驻土耳其大使吉田伊三郎参加。

    调查团2月3日从欧洲出发,先到美国,再经太平洋绕到远东,2月29日始到达日本东京,3月8日抵大阪,与日本政要进行商谈;后于3月4日到达上海,与中国代表顾维钧汇合,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调查了有关“一二八”事变的情况后,于3月26日抵达南京。30日,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会见调查团。

    4月9日,调查团由天津进入北平与张学良会谈,4月19日离开北平赴东北,21日抵沈阳,并访问长春、吉林、哈尔滨,21日自哈尔滨南返,6月5日回到北平。<>从7月4日至7月20日,调查团再次去日本东京半个月,与日本政府进行洽谈。

    调查团在我国东北期间,虽然遇到日本的重重阻挠,但广大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东北各阶层人民,包括商人、银行家、教员、医师、警察、商贩、工人等,克服种种困难,设法与调查团作私人谈话,并通过各种途径寄送给调查团的书信材料达1500余份,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,要求国联调查团主持正义。

    从7月20日后,国联调查团在北平编制报告书,又历时一个半月,9月4日调查团各委员在报告书上签字,直至10月2日才在国联所在地日内瓦和日本东京、中国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《国联调查团报告书》(《中日纷争委员会报告书》,通称“李顿报告书”)。

    这份报告书在前半段肯定了其“非”在于日本,但在后半段则要迫使中国作重大的让步:

    即要在东北成立“自治政府”,而中央政府保留的权限只有“条约及外交关系,关税、邮政、税务之管理权,行政长官之任命权,以及履行国际协定之命令权”,其他均归属于“东北自治政府”。这样的原则,等于对日本所制造的“满洲国”现状几乎是要完全加以追认,且使之固定化。

    对此,蒋激e石在10月9日夜的日记上记下:“李顿对于调停之主张,亦太怕日寇矣!但报告书中前八章调查之日本责任尚属公道,余对此认为有修正或保留之接受,而不拒绝。呜呼!以弱国而谈外交,又欲于外交中图自主自强之道,乃非此不可。余于是又知昔者郑子产之慎于辞命之用心苦矣!”

    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国民政府在国联舞台一面和日本进行斗争,一面向各国请求支持,以便使日军撤出占领区域。

    在国联理事会上,中国代表施肇基提出建议组织国际调查团,调查“九一八”事变的真相,随后又多次要求派中立国监视日本撤兵。但遭到日本代表的反对,日本甚至威胁说:日本政府对视察团不负任何责任。

    但日军占领齐齐哈尔,基本实现了对东北三省的控制后,自以为控制住了局势,突然同意国联派调查团来我国东北,条件是调查团“也要调查中国方面维持治安之能力以及排日和抵制日货的情况”。

    1931年12月10日,国联理事会的14个理事国一致通过决议案6款,“决定派调查委员会到当地调查一切能危及国际关系、破坏中日和平、或一切足以影响中日两国友谊之事件”。

    决议案还规定:该调查委员会不得过问中日两国政府之交涉;不得干涉双方军队之行动;调查团只就双方有争执之处写成调查报告,“并欲考究责任之所在”。

    1932年1月21日,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。调查团主要成员由英、美、法、德、意五国组成,团长是曾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李顿,团员四人是:曾任菲律宾副总督的美国人麦考易;曾任驻安南(今越南)军司令官和法国殖民地防御委员会主席的法国人克劳德;曾任德属东非洲总督的德国人希尼;以及曾任驻南美各国公使的意大利人马克提。中日两国为协助调查团工作,由中国派前任外交部长顾维钧、日本派驻土耳其大使吉田伊三郎参加。

    调查团2月3日从欧洲出发,先到美国,再经太平洋绕到远东,2月29日始到达日本东京,3月8日抵大阪,与日本政要进行商谈;后于3月4日到达上海,与中国代表顾维钧汇合,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调查了有关“一二八”事变的情况后,于3月26日抵达南京。30日,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会见调查团。

    4月9日,调查团由天津进入北平与张学良会谈,4月19日离开北平赴东北,21日抵沈阳,并访问长春、吉林、哈尔滨,21日自哈尔滨南返,6月5日回到北平。<>从7月4日至7月20日,调查团再次去日本东京半个月,与日本政府进行洽谈。

    调查团在我国东北期间,虽然遇到日本的重重阻挠,但广大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东北各阶层人民,包括商人、银行家、教员、医师、警察、商贩、工人等,克服种种困难,设法与调查团作私人谈话,并通过各种途径寄送给调查团的书信材料达1500余份,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,要求国联调查团主持正义。

    从7月20日后,国联调查团在北平编制报告书,又历时一个半月,9月4日调查团各委员在报告书上签字,直至10月2日才在国联所在地日内瓦和日本东京、中国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《国联调查团报告书》(《中日纷争委员会报告书》,通称“李顿报告书”)。

    这份报告书在前半段肯定了其“非”在于日本,但在后半段则要迫使中国作重大的让步:

    即要在东北成立“自治政府”,而中央政府保留的权限只有“条约及外交关系,关税、邮政、税务之管理权,行政长官之任命权,以及履行国际协定之命令权”,其他均归属于“东北自治政府”。这样的原则,等于对日本所制造的“满洲国”现状几乎是要完全加以追认,且使之固定化。

    对此,蒋激e石在10月9日夜的日记上记下:“李顿对于调停之主张,亦太怕日寇矣!但报告书中前八章调查之日本责任尚属公道,余对此认为有修正或保留之接受,而不拒绝。呜呼!以弱国而谈外交,又欲于外交中图自主自强之道,乃非此不可。余于是又知昔者郑子产之慎于辞命之用心苦矣!”

    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国民政府在国联舞台一面和日本进行斗争,一面向各国请求支持,以便使日军撤出占领区域。

    在国联理事会上,中国代表施肇基提出建议组织国际调查团,调查“九一八”事变的真相,随后又多次要求派中立国监视日本撤兵。但遭到日本代表的反对,日本甚至威胁说:日本政府对视察团不负任何责任。

    但日军占领齐齐哈尔,基本实现了对东北三省的控制后,自以为控制住了局势,突然同意国联派调查团来我国东北,条件是调查团“也要调查中国方面维持治安之能力以及排日和抵制日货的情况”。

    1931年12月10日,国联理事会的14个理事国一致通过决议案6款,“决定派调查委员会到当地调查一切能危及国际关系、破坏中日和平、或一切足以影响中日两国友谊之事件”。

    决议案还规定:该调查委员会不得过问中日两国政府之交涉;不得干涉双方军队之行动;调查团只就双方有争执之处写成调查报告,“并欲考究责任之所在”。

    1932年1月21日,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。调查团主要成员由英、美、法、德、意五国组成,团长是曾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李顿,团员四人是:曾任菲律宾副总督的美国人麦考易;曾任驻安南(今越南)军司令官和法国殖民地防御委员会主席的法国人克劳德;曾任德属东非洲总督的德国人希尼;以及曾任驻南美各国公使的意大利人马克提。中日两国为协助调查团工作,由中国派前任外交部长顾维钧、日本派驻土耳其大使吉田伊三郎参加。

    调查团2月3日从欧洲出发,先到美国,再经太平洋绕到远东,2月29日始到达日本东京,3月8日抵大阪,与日本政要进行商谈;后于3月4日到达上海,与中国代表顾维钧汇合,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调查了有关“一二八”事变的情况后,于3月26日抵达南京。30日,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会见调查团。

    4月9日,调查团由天津进入北平与张学良会谈,4月19日离开北平赴东北,21日抵沈阳,并访问长春、吉林、哈尔滨,21日自哈尔滨南返,6月5日回到北平。<>从7月4日至7月20日,调查团再次去日本东京半个月,与日本政府进行洽谈。

    调查团在我国东北期间,虽然遇到日本的重重阻挠,但广大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东北各阶层人民,包括商人、银行家、教员、医师、警察、商贩、工人等,克服种种困难,设法与调查团作私人谈话,并通过各种途径寄送给调查团的书信材料达1500余份,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,要求国联调查团主持正义。

    从7月20日后,国联调查团在北平编制报告书,又历时一个半月,9月4日调查团各委员在报告书上签字,直至10月2日才在国联所在地日内瓦和日本东京、中国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《国联调查团报告书》(《中日纷争委员会报告书》,通称“李顿报告书”)。

    这份报告书在前半段肯定了其“非”在于日本,但在后半段则要迫使中国作重大的让步:

    即要在东北成立“自治政府”,而中央政府保留的权限只有“条约及外交关系,关税、邮政、税务之管理权,行政长官之任命权,以及履行国际协定之命令权”,其他均归属于“东北自治政府”。这样的原则,等于对日本所制造的“满洲国”现状几乎是要完全加以追认,且使之固定化。

    对此,蒋激e石在10月9日夜的日记上记下:“李顿对于调停之主张,亦太怕日寇矣!但报告书中前八章调查之日本责任尚属公道,余对此认为有修正或保留之接受,而不拒绝。呜呼!以弱国而谈外交,又欲于外交中图自主自强之道,乃非此不可。余于是又知昔者郑子产之慎于辞命之用心苦矣!”

    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国民政府在国联舞台一面和日本进行斗争,一面向各国请求支持,以便使日军撤出占领区域。

    在国联理事会上,中国代表施肇基提出建议组织国际调查团,调查“九一八”事变的真相,随后又多次要求派中立国监视日本撤兵。但遭到日本代表的反对,日本甚至威胁说:日本政府对视察团不负任何责任。

    但日军占领齐齐哈尔,基本实现了对东北三省的控制后,自以为控制住了局势,突然同意国联派调查团来我国东北,条件是调查团“也要调查中国方面维持治安之能力以及排日和抵制日货的情况”。

    1931年12月10日,国联理事会的14个理事国一致通过决议案6款,“决定派调查委员会到当地调查一切能危及国际关系、破坏中日和平、或一切足以影响中日两国友谊之事件”。

    决议案还规定:该调查委员会不得过问中日两国政府之交涉;不得干涉双方军队之行动;调查团只就双方有争执之处写成调查报告,“并欲考究责任之所在”。

    1932年1月21日,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。调查团主要成员由英、美、法、德、意五国组成,团长是曾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李顿,团员四人是:曾任菲律宾副总督的美国人麦考易;曾任驻安南(今越南)军司令官和法国殖民地防御委员会主席的法国人克劳德;曾任德属东非洲总督的德国人希尼;以及曾任驻南美各国公使的意大利人马克提。中日两国为协助调查团工作,由中国派前任外交部长顾维钧、日本派驻土耳其大使吉田伊三郎参加。

    调查团2月3日从欧洲出发,先到美国,再经太平洋绕到远东,2月29日始到达日本东京,3月8日抵大阪,与日本政要进行商谈;后于3月4日到达上海,与中国代表顾维钧汇合,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调查了有关“一二八”事变的情况后,于3月26日抵达南京。30日,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会见调查团。

    4月9日,调查团由天津进入北平与张学良会谈,4月19日离开北平赴东北,21日抵沈阳,并访问长春、吉林、哈尔滨,21日自哈尔滨南返,6月5日回到北平。<>从7月4日至7月20日,调查团再次去日本东京半个月,与日本政府进行洽谈。

    调查团在我国东北期间,虽然遇到日本的重重阻挠,但广大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东北各阶层人民,包括商人、银行家、教员、医师、警察、商贩、工人等,克服种种困难,设法与调查团作私人谈话,并通过各种途径寄送给调查团的书信材料达1500余份,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,要求国联调查团主持正义。

    从7月20日后,国联调查团在北平编制报告书,又历时一个半月,9月4日调查团各委员在报告书上签字,直至10月2日才在国联所在地日内瓦和日本东京、中国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《国联调查团报告书》(《中日纷争委员会报告书》,通称“李顿报告书”)。

    这份报告书在前半段肯定了其“非”在于日本,但在后半段则要迫使中国作重大的让步:

    即要在东北成立“自治政府”,而中央政府保留的权限只有“条约及外交关系,关税、邮政、税务之管理权,行政长官之任命权,以及履行国际协定之命令权”,其他均归属于“东北自治政府”。这样的原则,等于对日本所制造的“满洲国”现状几乎是要完全加以追认,且使之固定化。


    对此,蒋激e石在10月9日夜的日记上记下:“李顿对于调停之主张,亦太怕日寇矣!但报告书中前八章调查之日本责任尚属公道,余对此认为有修正或保留之接受,而不拒绝。呜呼!以弱国而谈外交,又欲于外交中图自主自强之道,乃非此不可。余于是又知昔者郑子产之慎于辞命之用心苦矣!”

    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国民政府在国联舞台一面和日本进行斗争,一面向各国请求支持,以便使日军撤出占领区域。

    在国联理事会上,中国代表施肇基提出建议组织国际调查团,调查“九一八”事变的真相,随后又多次要求派中立国监视日本撤兵。但遭到日本代表的反对,日本甚至威胁说:日本政府对视察团不负任何责任。

    但日军占领齐齐哈尔,基本实现了对东北三省的控制后,自以为控制住了局势,突然同意国联派调查团来我国东北,条件是调查团“也要调查中国方面维持治安之能力以及排日和抵制日货的情况”。

    1931年12月10日,国联理事会的14个理事国一致通过决议案6款,“决定派调查委员会到当地调查一切能危及国际关系、破坏中日和平、或一切足以影响中日两国友谊之事件”。

    决议案还规定:该调查委员会不得过问中日两国政府之交涉;不得干涉双方军队之行动;调查团只就双方有争执之处写成调查报告,“并欲考究责任之所在”。

    1932年1月21日,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。调查团主要成员由英、美、法、德、意五国组成,团长是曾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李顿,团员四人是:曾任菲律宾副总督的美国人麦考易;曾任驻安南(今越南)军司令官和法国殖民地防御委员会主席的法国人克劳德;曾任德属东非洲总督的德国人希尼;以及曾任驻南美各国公使的意大利人马克提。中日两国为协助调查团工作,由中国派前任外交部长顾维钧、日本派驻土耳其大使吉田伊三郎参加。

    调查团2月3日从欧洲出发,先到美国,再经太平洋绕到远东,2月29日始到达日本东京,3月8日抵大阪,与日本政要进行商谈;后于3月4日到达上海,与中国代表顾维钧汇合,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调查了有关“一二八”事变的情况后,于3月26日抵达南京。30日,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会见调查团。

    4月9日,调查团由天津进入北平与张学良会谈,4月19日离开北平赴东北,21日抵沈阳,并访问长春、吉林、哈尔滨,21日自哈尔滨南返,6月5日回到北平。<>从7月4日至7月20日,调查团再次去日本东京半个月,与日本政府进行洽谈。

    调查团在我国东北期间,虽然遇到日本的重重阻挠,但广大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东北各阶层人民,包括商人、银行家、教员、医师、警察、商贩、工人等,克服种种困难,设法与调查团作私人谈话,并通过各种途径寄送给调查团的书信材料达1500余份,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,要求国联调查团主持正义。

    从7月20日后,国联调查团在北平编制报告书,又历时一个半月,9月4日调查团各委员在报告书上签字,直至10月2日才在国联所在地日内瓦和日本东京、中国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《国联调查团报告书》(《中日纷争委员会报告书》,通称“李顿报告书”)。

    这份报告书在前半段肯定了其“非”在于日本,但在后半段则要迫使中国作重大的让步:

    即要在东北成立“自治政府”,而中央政府保留的权限只有“条约及外交关系,关税、邮政、税务之管理权,行政长官之任命权,以及履行国际协定之命令权”,其他均归属于“东北自治政府”。这样的原则,等于对日本所制造的“满洲国”现状几乎是要完全加以追认,且使之固定化。

    对此,蒋激e石在10月9日夜的日记上记下:“李顿对于调停之主张,亦太怕日寇矣!但报告书中前八章调查之日本责任尚属公道,余对此认为有修正或保留之接受,而不拒绝。呜呼!以弱国而谈外交,又欲于外交中图自主自强之道,乃非此不可。余于是又知昔者郑子产之慎于辞命之用心苦矣!”

    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国民政府在国联舞台一面和日本进行斗争,一面向各国请求支持,以便使日军撤出占领区域。

    在国联理事会上,中国代表施肇基提出建议组织国际调查团,调查“九一八”事变的真相,随后又多次要求派中立国监视日本撤兵。但遭到日本代表的反对,日本甚至威胁说:日本政府对视察团不负任何责任。

    但日军占领齐齐哈尔,基本实现了对东北三省的控制后,自以为控制住了局势,突然同意国联派调查团来我国东北,条件是调查团“也要调查中国方面维持治安之能力以及排日和抵制日货的情况”。

    1931年12月10日,国联理事会的14个理事国一致通过决议案6款,“决定派调查委员会到当地调查一切能危及国际关系、破坏中日和平、或一切足以影响中日两国友谊之事件”。

    决议案还规定:该调查委员会不得过问中日两国政府之交涉;不得干涉双方军队之行动;调查团只就双方有争执之处写成调查报告,“并欲考究责任之所在”。

    1932年1月21日,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。调查团主要成员由英、美、法、德、意五国组成,团长是曾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李顿,团员四人是:曾任菲律宾副总督的美国人麦考易;曾任驻安南(今越南)军司令官和法国殖民地防御委员会主席的法国人克劳德;曾任德属东非洲总督的德国人希尼;以及曾任驻南美各国公使的意大利人马克提。中日两国为协助调查团工作,由中国派前任外交部长顾维钧、日本派驻土耳其大使吉田伊三郎参加。

    调查团2月3日从欧洲出发,先到美国,再经太平洋绕到远东,2月29日始到达日本东京,3月8日抵大阪,与日本政要进行商谈;后于3月4日到达上海,与中国代表顾维钧汇合,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调查了有关“一二八”事变的情况后,于3月26日抵达南京。30日,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会见调查团。

    4月9日,调查团由天津进入北平与张学良会谈,4月19日离开北平赴东北,21日抵沈阳,并访问长春、吉林、哈尔滨,21日自哈尔滨南返,6月5日回到北平。<>从7月4日至7月20日,调查团再次去日本东京半个月,与日本政府进行洽谈。

    调查团在我国东北期间,虽然遇到日本的重重阻挠,但广大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东北各阶层人民,包括商人、银行家、教员、医师、警察、商贩、工人等,克服种种困难,设法与调查团作私人谈话,并通过各种途径寄送给调查团的书信材料达1500余份,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,要求国联调查团主持正义。

    从7月20日后,国联调查团在北平编制报告书,又历时一个半月,9月4日调查团各委员在报告书上签字,直至10月2日才在国联所在地日内瓦和日本东京、中国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《国联调查团报告书》(《中日纷争委员会报告书》,通称“李顿报告书”)。

    这份报告书在前半段肯定了其“非”在于日本,但在后半段则要迫使中国作重大的让步:

    即要在东北成立“自治政府”,而中央政府保留的权限只有“条约及外交关系,关税、邮政、税务之管理权,行政长官之任命权,以及履行国际协定之命令权”,其他均归属于“东北自治政府”。这样的原则,等于对日本所制造的“满洲国”现状几乎是要完全加以追认,且使之固定化。

    对此,蒋激e石在10月9日夜的日记上记下:“李顿对于调停之主张,亦太怕日寇矣!但报告书中前八章调查之日本责任尚属公道,余对此认为有修正或保留之接受,而不拒绝。呜呼!以弱国而谈外交,又欲于外交中图自主自强之道,乃非此不可。余于是又知昔者郑子产之慎于辞命之用心苦矣!”

    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国民政府在国联舞台一面和日本进行斗争,一面向各国请求支持,以便使日军撤出占领区域。

    在国联理事会上,中国代表施肇基提出建议组织国际调查团,调查“九一八”事变的真相,随后又多次要求派中立国监视日本撤兵。但遭到日本代表的反对,日本甚至威胁说:日本政府对视察团不负任何责任。

    但日军占领齐齐哈尔,基本实现了对东北三省的控制后,自以为控制住了局势,突然同意国联派调查团来我国东北,条件是调查团“也要调查中国方面维持治安之能力以及排日和抵制日货的情况”。

    1931年12月10日,国联理事会的14个理事国一致通过决议案6款,“决定派调查委员会到当地调查一切能危及国际关系、破坏中日和平、或一切足以影响中日两国友谊之事件”。

    决议案还规定:该调查委员会不得过问中日两国政府之交涉;不得干涉双方军队之行动;调查团只就双方有争执之处写成调查报告,“并欲考究责任之所在”。

    1932年1月21日,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。调查团主要成员由英、美、法、德、意五国组成,团长是曾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李顿,团员四人是:曾任菲律宾副总督的美国人麦考易;曾任驻安南(今越南)军司令官和法国殖民地防御委员会主席的法国人克劳德;曾任德属东非洲总督的德国人希尼;以及曾任驻南美各国公使的意大利人马克提。中日两国为协助调查团工作,由中国派前任外交部长顾维钧、日本派驻土耳其大使吉田伊三郎参加。

    调查团2月3日从欧洲出发,先到美国,再经太平洋绕到远东,2月29日始到达日本东京,3月8日抵大阪,与日本政要进行商谈;后于3月4日到达上海,与中国代表顾维钧汇合,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调查了有关“一二八”事变的情况后,于3月26日抵达南京。30日,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会见调查团。

    4月9日,调查团由天津进入北平与张学良会谈,4月19日离开北平赴东北,21日抵沈阳,并访问长春、吉林、哈尔滨,21日自哈尔滨南返,6月5日回到北平。<>从7月4日至7月20日,调查团再次去日本东京半个月,与日本政府进行洽谈。

    调查团在我国东北期间,虽然遇到日本的重重阻挠,但广大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东北各阶层人民,包括商人、银行家、教员、医师、警察、商贩、工人等,克服种种困难,设法与调查团作私人谈话,并通过各种途径寄送给调查团的书信材料达1500余份,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,要求国联调查团主持正义。

    从7月20日后,国联调查团在北平编制报告书,又历时一个半月,9月4日调查团各委员在报告书上签字,直至10月2日才在国联所在地日内瓦和日本东京、中国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《国联调查团报告书》(《中日纷争委员会报告书》,通称“李顿报告书”)。

    这份报告书在前半段肯定了其“非”在于日本,但在后半段则要迫使中国作重大的让步:

    即要在东北成立“自治政府”,而中央政府保留的权限只有“条约及外交关系,关税、邮政、税务之管理权,行政长官之任命权,以及履行国际协定之命令权”,其他均归属于“东北自治政府”。这样的原则,等于对日本所制造的“满洲国”现状几乎是要完全加以追认,且使之固定化。

    对此,蒋激e石在10月9日夜的日记上记下:“李顿对于调停之主张,亦太怕日寇矣!但报告书中前八章调查之日本责任尚属公道,余对此认为有修正或保留之接受,而不拒绝。呜呼!以弱国而谈外交,又欲于外交中图自主自强之道,乃非此不可。余于是又知昔者郑子产之慎于辞命之用心苦矣!”

    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国民政府在国联舞台一面和日本进行斗争,一面向各国请求支持,以便使日军撤出占领区域。

    在国联理事会上,中国代表施肇基提出建议组织国际调查团,调查“九一八”事变的真相,随后又多次要求派中立国监视日本撤兵。但遭到日本代表的反对,日本甚至威胁说:日本政府对视察团不负任何责任。

    但日军占领齐齐哈尔,基本实现了对东北三省的控制后,自以为控制住了局势,突然同意国联派调查团来我国东北,条件是调查团“也要调查中国方面维持治安之能力以及排日和抵制日货的情况”。

    1931年12月10日,国联理事会的14个理事国一致通过决议案6款,“决定派调查委员会到当地调查一切能危及国际关系、破坏中日和平、或一切足以影响中日两国友谊之事件”。

    决议案还规定:该调查委员会不得过问中日两国政府之交涉;不得干涉双方军队之行动;调查团只就双方有争执之处写成调查报告,“并欲考究责任之所在”。

    1932年1月21日,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。调查团主要成员由英、美、法、德、意五国组成,团长是曾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李顿,团员四人是:曾任菲律宾副总督的美国人麦考易;曾任驻安南(今越南)军司令官和法国殖民地防御委员会主席的法国人克劳德;曾任德属东非洲总督的德国人希尼;以及曾任驻南美各国公使的意大利人马克提。中日两国为协助调查团工作,由中国派前任外交部长顾维钧、日本派驻土耳其大使吉田伊三郎参加。

    调查团2月3日从欧洲出发,先到美国,再经太平洋绕到远东,2月29日始到达日本东京,3月8日抵大阪,与日本政要进行商谈;后于3月4日到达上海,与中国代表顾维钧汇合,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调查了有关“一二八”事变的情况后,于3月26日抵达南京。30日,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会见调查团。

    4月9日,调查团由天津进入北平与张学良会谈,4月19日离开北平赴东北,21日抵沈阳,并访问长春、吉林、哈尔滨,21日自哈尔滨南返,6月5日回到北平。<>从7月4日至7月20日,调查团再次去日本东京半个月,与日本政府进行洽谈。

    调查团在我国东北期间,虽然遇到日本的重重阻挠,但广大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东北各阶层人民,包括商人、银行家、教员、医师、警察、商贩、工人等,克服种种困难,设法与调查团作私人谈话,并通过各种途径寄送给调查团的书信材料达1500余份,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,要求国联调查团主持正义。

    从7月20日后,国联调查团在北平编制报告书,又历时一个半月,9月4日调查团各委员在报告书上签字,直至10月2日才在国联所在地日内瓦和日本东京、中国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《国联调查团报告书》(《中日纷争委员会报告书》,通称“李顿报告书”)。

    这份报告书在前半段肯定了其“非”在于日本,但在后半段则要迫使中国作重大的让步:

    即要在东北成立“自治政府”,而中央政府保留的权限只有“条约及外交关系,关税、邮政、税务之管理权,行政长官之任命权,以及履行国际协定之命令权”,其他均归属于“东北自治政府”。这样的原则,等于对日本所制造的“满洲国”现状几乎是要完全加以追认,且使之固定化。

    对此,蒋激e石在10月9日夜的日记上记下:“李顿对于调停之主张,亦太怕日寇矣!但报告书中前八章调查之日本责任尚属公道,余对此认为有修正或保留之接受,而不拒绝。呜呼!以弱国而谈外交,又欲于外交中图自主自强之道,乃非此不可。余于是又知昔者郑子产之慎于辞命之用心苦矣!”

    测试广告2



中日围绕《国联调查团报告书》的较量  
相关:  民国一九三二    修仙琐录  战神狂飙  通天武尊  武道大帝  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添加书签
搜"民国二三事"
360搜"民国二三事"
语言选择